中国数学网


小学数学 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数学新闻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探究式学习不仅强调学生探究,而且突出强调“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本文拟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我在课堂上是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

 

一  精心设问,启迪思维,创设探究情境

 

教师选择学生已学过的数学知识为基础,以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为背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明确探究目标。


     如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刚刚学过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很容易就会把刚刚学过的知识迁移过来,把问题简单化。因此,我从复习入手来设计:

 

老师: 2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学生1: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老师: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2:我认为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学生3:我认为个位上是0、3、6、9的数是3的倍数。

 

老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摇摇头。

 

老师:每人写出五个数来验证一下,刚才的推测对不对。

 

学生动手验证。马上就有同学举手,还有一些同学小声说这怎么回事。

 

老师:你们通过验证发现了什么?

 

学生4:我验证了发现个位上是0、3、6、9的数中有的是3的倍数,如:6、36、39、120。有的不是3的倍数,如:13、16、19、23.

 

老师:看来,刚才的推测经不起检验,是错误的,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规律呢?

 

学生思考片刻。

 

老师:想不出来没关系,我们来看这样一道题:

 

用2、3、7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三位数,他们是3的倍数吗?

 

学生自主探索,过一会儿交流。

 

学生5:2、3、7可以组成6个不同的三位数:237、327、273、723、372、732。我通过计算发现它们都是3的倍数。

 

学生都表示同意。

 

老师:是不是任意3个数字组成的数都是3的倍数呢?

 

学生6:肯定不是,任意3个数字的各位上就可能是0、3、6、9的数,刚才已经验证过不可以。

 

学生7:我认为这3个数字之间肯定有什么规律?

 

……

 

老师:如果把三个数字中的7换成6,组成的三位数还是3的倍数吗?

 

有的学生动笔去验证,有的学生在口算。

 

学生8:如果把三个数字中的7换成6组成的数就不是3的倍数,我认为这与2、3、7这三个数字有关系。

 

老师:2、3、7这三个数字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你们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突然有一个组的学生激动的喊起来:我们发现把这些数字加起来,是3的倍数。其他组一试,果然,这些数字的和都是3的倍数。

 

老师:再找一些数来验证。

 

学生不约而同的大都选择了三位数,经过验证是正确的。

 

老师:如果是两位数或四位数、五位数,是不是也有这个规律,在小组内多找一些数试一试。

 

学生激动的找了很多数来验证,最后引导学生把刚才发现的规律总结出来。

 

像这样的精心设问创设探究情境,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二  创设条件,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自主探索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或已有知识背景去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好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探索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体验“探究”的乐趣。

 

例如,在讲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时,从同学们熟悉的红领巾引入。

 

我问: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求出红领巾的面积吗?

 

由于刚刚学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同学们对割补平移的方法很熟悉,很多同学首先想到还用这种方法去操作,看到同学们热情高涨,我让学生先动手试一试,过了一会儿,一部分学生出现了欣喜过后的无奈,我鼓励他们,在想想办法,可以把你们小组的三角形放在一起来试试。同学们马上恢复了刚才的高涨情绪,每个小组的同学都七嘴八舌的出主意,想办法。

 

很快有小组的同学喊:“老师,我们组想出来了。”

 

我走过去一看,他们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时已有好几组也想出来了,他们为自己的发现而激动。

 

我又提出一个让大家思考的问题:你们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马上就有同学就开始发言:“我认为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平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我略一沉思问同学们:“你们同意吗?”大多数同学点头表示同意,我拿出两个形状相同而面积不同的三角形,这样的两个三角形可以吗?

 

学生摇摇头。

 

那什么样的才可以呢?请你们动手比一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很快有的小组就有结果了。

 

我请其中的几位同学到前面来给大家回报:

 

学生1: 我们组发现能够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可以重合。(并演示给大家看)

 

学生2:我们组认为能够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形状也相等。

 

然后我说:咱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完全相同是什么意思呢?”有了刚才的探索,学生很快就回答出形状相同,面积也相同。

 

我又问:如果是两个完全相同直角三角形或两个完全相同锐角三角形是否也可以呢?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得出来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思考,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马上就回答出:三角形的底是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就是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和它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由此可见,衡量学生思维水平的高低,从一定程度上说,是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顺应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从具体的感知入手,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在这种动态的认识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和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创设民主氛围,促进合作探索

 

在新课程教学中,数学的学习方式就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了。应该在教师的组织下,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交流探究的成果、心得与体会,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重要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例如,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在一张长1.12米,宽0.85米的长方形红纸上剪成(如图所示)三角形小旗子,最多可以剪几个?

 

 

学生看到这道题后,先让他们自主探索,然后我请两名同学把自己的思路写在黑板上,并把思路讲给大家听:

 

1.12×0.85=0.952(平方米)

0.2×0.2÷2=0.02(平方米)

0.952÷0.02≈47(面)

 

都是先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在算出三角形的面积,然后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三角形的面积算出能剪多少个三角形,绝大多是同学都表示没有异议。在课堂教学中,有时学生的理解是很相似的,出现上面所说的问题后,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自由的讨论,相互交流,而老师创造出一个能让学生产生疑虑的情境,让学生在自我争辩中明白问题产生的根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你们已经算出来这道题的结果了,可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帮老师想一想,应该怎样去剪下这些三角形呢?

 

学生1:先把这些三角形画出来。

 

师:你说得很好,可怎么画呢?

 

学生2:一个三角形一个三角形挨着画。

 

学生3:一个一个画太麻烦。我认为可以先画成正方形,然后再分成三角形。学生表示同意。

 

师:你们会画成正方形吗?试着画一画。

 

学生动手操作,一会儿就有学生画好了。如下图:

 

 

马上学生中就有人说:老师为什么算出来的和画出来的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

 

很快又有很多学生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大家开始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学生4:老师我来说,画的时候两边留下来的不够再画一个正方形时,就不用画了。

 

老师:那些边角料是不能够拼在一起在制作小旗子的,谁听明白了。

 

学生5:我们刚才列式计算时,没有考虑到边角料的问题,是不对的。

 

老师:现在再想一想,这道题怎样列式算出的结果才能与实际相符合。

 

学生6:我从画的图上看到,应该先算出长方形的红纸上一排能剪几个正方形,再算出能剪几排,最后算出能见几个正方形后,因为是要剪成三角形,所以还要乘上2。

 

学生7:我认为应该这样列式:1.12÷0.2≈5

0.     85÷0.2≈4

5×4×2=40(面)

 

能集思广义,取长补短,是学生为主体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结论让学生获得,错误让学生分析,既有让学生表达的机会,也可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

 

总之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是为了适应当前课程改革中产生的研究性课程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因为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悟,合作交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新世纪数学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一次机遇与挑战。探究性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相关内容:

在探究式学习活动课上TI图形计算器的应用
探究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
利用几何画板探究角α与sinα+cosα之间的联
对“正弦函数的图象”的探究课例
数学探究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在高三复习中开展数学探究的实践与思考
自主探究努力探索
实验中的数学探究学习
发挥教师在数学探究活动中的作用
在教学中营造探究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