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网


小学数学 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数学新闻


使学生顺利走进新课程


2001年秋,我参加了国家首批课改实验的实验教学,两年来,在对教学活动不断的探索、实践与反思中,我逐渐清晰的意识到,学生顺利走进新课程,不是一个一挫而蹴的过程,儿童从一个无知的孩子到一个会自主学习的学生,是需要具备一定的习惯做基础的,在此提出己见,望能与同行者共勉。

一、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小霸王"的心态,树立合作意识

事实表明,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合作意识非常淡薄,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周围亲人的骄宠不免使孩子产生了"唯我独尊"的心理,要使其顺利适应新型的合作学习方式,首先要帮助学生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让孩子学会去欣赏别人,能够真诚的帮助别人,能和别人合作完成一些事等,逐渐帮学生树立"合作意识"。

在上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分类"一节课中,有一个让学生根据铅笔的长短、花色的不同来分类的活动,这是我当时准备让学生进行第一次合作学习的素材,此活动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按常理应该非常顺利的利用合作学习的手段完成此环节,然而事实却出人意料:很多学生不愿拿出自己的钢笔供小组内的同学共同使用,经老师再三劝解,他们才依依不舍的把铅笔放在了小组公用的课桌中间,待我讲清分类的要求后,"开始"一声号令刚一发出,他们使立刻以最快速度从课桌上抢回了自己的铅笔,用双手抱得紧紧的,再也不愿意放回课桌上供大家使用。

这个事实说起来很好笑,但事实上它正反映了学生刚入学的孩子合作意识似乎没有,也指明了我们该努力的方向!

二、让"善于倾听"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

新进入一年级的学生,他的意识里可能知道"认真听讲"这个术语,但一般情况下,他们所理解的认真听讲仅是指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课,这显然不能满足新型学习方式的需要,合作学习中,善于倾听,善于思索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要使学生真正会听、善听,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学生:

1.养成倾听的基本礼貌

别人发言时要用眼睛注视着发言人,不能随意举手打断别人,尽量等别人说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要积极的听并理解别人发言的猪肉价格内容,若自己的意见和别人的见解不同也要先仔细想想别人的办法有什么道理,学会思考和判断,吸取别人的优点,即使同伴所交流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很简便,也不能取笑别人,真诚对待每一个伙伴。

2.关注同伴的发言,听清老师的话或小伙伴儿的发言是什么意思,能对比自己和小伙伴儿的想法有哪些异同。

3.善于置疑,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听同学发言时,认为别人说得不够完整或对他人的意见有疑问,要在别人说完后敢于表达。

三、让学生善于完善的思考

实际教学中,部分同学为了让老师发现他并得到回答问题的机会,往往首先不进行成熟的思考而"抢先"举手,他们一般会在举手等待被选择的过程中思考,这样就容易使学生回答问题时说不清楚自己的思路,久而久之,容易养成不善于思考的习惯,说起话来前言不搭后语,表达的也不完整。针对此情况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要求学生先想好后再发言,并且要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一些人先想出来,教师也不急于请他们回答,耐心地等到大多数人都参与到思考和得到答案的过程中来,再请学生解决问题,谁能独自把自己的思路说得很清楚,要倡导同学们给予真诚的鼓励。

培养学生"想好再说"对学生逐渐养成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培养学生正确和别人交流的习惯

学会交流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索的重要工具,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开展各种方式的活动,然而在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的情况:一些小组在讨论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人同时说自己的见解,其它人不予理睬或各说各的现象,教师要及时指出,并在班级内公开给予指导,让学生明确,和伙伴交流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吸取别人优秀的方法;有些教师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想出了一组内选一名小组长的方法,这种方法短期内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远效果看有一定的弊端:组内气氛不民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心理会有或多或少的压力,交流的就不够充分;小组长长期组织组内的讨论,归纳组内的看法,久而久之,小组长能力会更强,而一般学生能力愈弱。所以,我认为还是从交流的习惯抓起,小伙伴之间要善于倾听、善于思考、真诚相待、友好合作、相互尊重、相互启发、齐心协力、共同探索,养成好习惯了,交流的自然就充分了。

五、让学生养成在众多意见中进行甄别、选择的习惯

新课程的教材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算法多样化,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过讨论会交流出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教育学生在听和理解这些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基础上,还要注意甄别,要使学生养成有意识的在众多方法中选择自己觉得较容易的方法的习惯,现在的课堂上,"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方法算"或"你想用哪种方法算就用哪种方法算"已成了数学教师最常用的一种语言,然而,学生在选择的时候很有可能会服从于他汇报交流时想要标新立异的倾向,而缺少主观的求"易"意识,到头来,学生没有养成对各种算法甄别、选择的意识,却接习惯了教师的口头禅:你想用什么方法算──就用什么方法算!

另外,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面对众多的方法往往慌了阵角,不知如何取舍,最后连基本的方法也没学会。所以,让学生树立"多中择优"的意识,容易使各种情况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算法,尽管不同水平的人找的"简单的方法"可能不是一样的,或者在我们认为个别学生选择的方法不是"最简便的",但这至少是建立在学生自己的认知基础上的,正如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那样,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总之,我们培养学生这一切习惯,都要围绕一个目标,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课程改革的精髓,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长远目标。

近来,有人议论:"新课程确实可能有效开发学生的思维,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实际教学中,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一些,这也是在实践中逐渐得出本文结论的原因,我认为是"好习惯"是顺利进入课程的基础,也是消除两极分化的关键,实践表明,学生会听了,能理解了,会完善思考了,能表达了,他们就不会轻易放弃合作学习中表现自己的机会,我们要逐渐抓住学生的兴趣,不让他们放弃进步的机会!

以上这些仅是我个人在教学中的简单体会,我想,在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全面开展的路上,会有更多的同仁参与到这个研究中来,他们会得出更细致、更全面的结论,我愿意和大家共同开拓、齐心探索,让我们和我们的学生一起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如鱼得水、愉快成长!


相关内容:

2009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闭幕
著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中国学生读书未必有美
2008年23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获奖名单
著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中国学生读书未必有美
2008年23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获奖名单
第23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闭营辞
2008中国数学奥林匹克暨第23届全国中学生数
数学奖获奖学生感言:数学之路兴趣在左,良
丘成桐鼓励中学生天马行空 不要为了考试而生
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将首度为华人大学生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