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网


小学数学 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数学新闻


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努力适应课程教材改革


在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有幸参加了三水市的第一批数学课程改革实验。这一任务给我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为新的数学课程无论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还是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我认为,只有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努力钻研教材,才能适应课程教材改革。因此,在实验中我有意识地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要保障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进行,首要任务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此就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我个人认为以下的六点是帮助我建立数学教学新理念的依据。

1.义务教育阶段要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并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对提高人的各种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与态度。

6.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二、努力钻研教材

依据上述理念,我努力发掘并领会新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特点,并把新旧教材进行了比较。在比较中我发现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标准》设计的一年级下册数学实验教材更注重了以下八点。

1.注重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知识。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增加了“位置”“图形拼组”“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五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大大扩展了知识的范围,丰富了学生的认识,充分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2.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的时候,更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

在新教材中几乎每一个单元都能找到与学生的生活经历非常密切的教学素材。如“位置”这一单元中安排了小朋友排队上车的情境,教学“前、后”的知识,学生几乎是一看见图画就能凭借已有的经验分辨出前、后的位置,理解前、后的含义,并且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又如“100以内加减法口算”提供的素材(发新书、作业评比等)都与学生日常的生活密切相关,利用这样的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感到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3.教学内容的展开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包括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标准》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在“统计”这个单元中可以充分地体现出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的理念。因为教材的安排使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整个过程不仅让学生学习到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而且初步感受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形成统计观念打下基础。而在教材设计的诸如一年级下册第75至77页的一些练习题中就充分地体现了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练习里一般都展示了一个含有数学问题的现实情景,提示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些练习的设计,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4.更注重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材在编排上非常注意体现这一理念,但凡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大都展现了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和民主的学习气氛。

5.更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

新教材在发展学生数感方面利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个内容,安排多幅数目与100有关的插图,如百羊图、百球图、百数图,让学生体会100的大小、多少。此外,教材中安排的用比一个数“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数的关系的练习,十分具体地帮助学生建立起100以内各数的大小的概念。使学生在丰富的呈现形式中逐步地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6.更注重体现算法的多样性。

新教材在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7.更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再单独出现“应用题”是新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体现,因为解决问题的教学已经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新教材中几乎每部分的教学内容里,都提供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或练习。例如,计算教学从实际问题引入,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以后,出现现实的问题情境再应用计算知识来解决。这样就使解决问题与计算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8.更注重教与学的开放性。

新教材中多处体现开放性。如第14页的第8题(像这种要求的练习在书中俯拾即是),这种题目的答案并不是惟一的;又如第67页的例1买玩具图,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三、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师角色

《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自己角色的转换,尽量做到从原来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从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从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方式方面注意做到不使用或尽量少使用单纯的讲授式的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位置”这一单元时,我主要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边玩边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这些情境包括“请您当导游”“我是特派小记者”“我和你来拍拍手”等等。其中,“我是特派小记者”这个游戏大致是这样操作的:把学生带到室外,让学生都拿着一个麦克风模型模仿驻外记者,利用“上、下、前、后、左、右”的词语对指定的某个地方展开描述,诸如“各位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一(4)班特派记者×××,我现在来到十一小的篮球场,在我的身后是……在我的前面是……”等。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理解了各种位置的含义,还有效地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表演力以及创造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开发教材,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如教学“统计”这一单元时,首先是精心选择教学素材,使每个学生都能提供出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成为被统计者;同时又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数据的整理和收集,成为统计者。当收集原始数据的步骤结束后,安排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表,独立提出问题,然后组内交流、评价,最后再进行集体的评议。整个学习过程,学生的活动既有分又有合,这一分一合是学习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又变得如此的自然。通过活动学生更能明白数学近在咫尺,数学就在身边。

3.鼓励算法多样化。

一直以来教育界对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处理好计算教学中的算法多样化和算法最优化的问题存在着分歧。多年以来,教师们已经习惯了让学生根据自己早已设计好的思路进行学习,用自己认为最快捷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他们最惧怕的是学生一旦不用他们认为最好的方法计算,计算速度就不快,计算的准确率就不高,最终影响分数。所以在教学中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并以此来换取大部分人关注的分数。我也曾这样想过,这样做过,效果也曾颇如人意。但是当我学习了《标准》的基本理念之后,我明白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目的是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评价的目的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光关注学习结果。

在计算教学中我努力更新观念,主动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同一道练习题,努力克制自己,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我清楚地记得,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课时,当学生们都在总结自己的算法,准备向其他人介绍的时候,有一个学生用满带嘲讽的表情告诉我某同学正在抽屉里数手指。看着他那副胜利的模样,又看看那位“不幸者”,我扬起声音冲着那位“不幸者”(也冲着全班)表明了我的立场:如果你觉得数手指能帮助你理解算法,那你不妨先数手指,明白算理之后再慢慢过渡到口算或心算。发表完意见后我发现有几个学生立即大大方方地伸出手认真地数起来。我不禁暗地里为我的转变喝彩,因为这是我在实验过程中在观念上迈出的很重要的一步。我终于能不再像以前那样急于批评那些起步慢、不按我的要求去想的学生了。事实证明,学生的算法更适应他们自己,更具个性,更有创新的味道。只是简简单单的一道“十几减9”,学生们想到的方法可多了:有想加法算减法;有破十法;有直接数的方法;有的发现只要减数是9都可以把被减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得出结果;还有的发现从11减9到18减9的差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即都是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字多1;等等。如此丰富的算法,如此富有个性的算法,又怎忍把它“格式化”呢?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准》的基本理念中的第一点就是要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实验教材中多处体验了这种理念。如“认识人民币”这个内容里安排的练习(一年级下册第48页第二题,第49页的“做一做”以及第55页的11题)都能很好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的发现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实践《标准》中的基本理念。


相关内容:

利用手持技术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
新课标下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有效策略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实践与思考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
重视新教材例题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一
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