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网


小学数学 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数学新闻


课程改革带来课堂教学新气象


作为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我区的课程改革已进行了一年多的时间,新教材也已开始了第二轮的实验。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深深体会到:要使用好新教材,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关键。因为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教材的具体实施要通过课堂来实现,教育教学观念是否转变,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否得以体现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反映。所以自从去年课程改革暨新教材实验开始,我们就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在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实践与探索。

一、制定出台了体现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小学数学创新性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2001年9月份,当人教版实验教材以一个崭新的面目出现在教师面前时,我们的教师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教材新颖的页面设计、图文并茂的内容呈现方式、合理的教材编排体系都使我们的教师感到耳目一新。但随着新教材的使用,教师在惊喜过后感到的是迷茫与困惑:原来旧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是过程详细,结果明确,而新教材一个课时有时是一幅图(例如,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07页“用数学”、下册《统计》等内容),有的是一项活动(例如,上册《比长短》、《比高矮》……),面对这样的教材,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实验开始我们的教师也曾出现过一节课上了10分钟就没事干了;用的是新教材,讲的是旧内容,使用的是传统教学方式等现象。面对这种局面,为了让全体实验教师尽快把握课程标准精神,创建新的课堂教学机制,我们在研究新教材、培训课程标准基础上,制定出台了适应课程改革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基本理念、目标要求、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备课、上课、实施策略等几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作了整体规划。

1.在“基本理念”部分,《指导意见》明确了“创新性课堂教学”的特点:

(1)让数学课堂动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把数学课堂教学变为数学活动教学,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在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数学能力。

(2)改变教师的角色,强调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争辨、敢于标新立异的意识与能力。

(3)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体验方法、感悟特点和规律。

(4)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健康向上的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目标要求”部分,《指导意见》从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出发对课堂教学提出的目标要求是:

(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真正培养──使学生喜欢数学。

(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得到充分调动──使学生学得积极。

(3)学生的探索精神要得到充分体现──使学生学得投入。

(4)学生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使学生感到心理自由、心理安全。

(5)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思考的潜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挖掘──使学生充分思考。

(6)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学会合作。

(7)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获取的方法要科学,形成的过程要高效,掌握的程序要灵活──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

3.在“课堂教学基本结构”部分,《指导意见》把整个课堂教学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创设情境──活动探究──拓展应用。第一阶段通过创设情境、激趣、激思、激疑、激情、解决想学、爱学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提供活动的时间、空间、材料,教学围绕学生学习展开,先弄清学生想什么、怎么想,再确定怎么引、引什么,解决会学、学会的问题。第三个阶段巩固基础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并进行智力训练。学生的情感经历“兴趣盎然──跌宕起伏──身心愉悦”的过程。

4.在“实施策略”部分,《指导意见》对备课的要求一是要突出过程性目标的制定与实施;二是强调了要在充分考虑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前提下,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作出估计、预测,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对“上课”的要求是:创设和谐、民主、积极向上的学习情境,教学组织形式灵活,问题设计能统揽全局、有整体意识、有价值、有启发性,结合实际灵活处理教材,记好教后记。实践证明这一《指导意见》的出台与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教师的课堂教学,为教师尽快适应新教材、适应课程标准要求提供了参照系。对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建立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与研究机制

自从去年实验开始,我们教研室围绕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了一整套教科研管理机制,力图通过加强教育科研促进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

1.“研讨型”听课视导制度。即在每周2~3天的常规听课视导过程中,一改过去那种一人执教、教研员评课、所有教师听的视导方式。每听一节课,首先是执教教师谈设想、体会和教后反思,然后学校领导及全体听课教师参与式评课研讨,教研员以一名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与教师一起谈体会、谈感受,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共同研讨在“头脑风暴”过程中集多人智慧于一体,总结出最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2.有效的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自去年实验开始,我们就组建了一支骨干教师实验队伍,每两周一次定期进行研讨活动。今年,新一轮实验开始,我们在总结过去一年实验经验的基础上,重点从课堂教学入手,进一步完善、规范了实验教师研讨制度。

首先是变原来的坐在办公室里“想问题”、“找问题”为直接走进学校深入课堂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把每两周一次的座谈讨论改为了每两周一次由一名或两名实验教师执教研讨课,全体实验教师参加听课,然后结合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自己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低年级学生如何进行分组教学?”“低年级如何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等问题就是结合研讨课发现并提出的问题,并通过讨论总结出了“低年级伙伴式合作学习方式”,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入手”等解决策略。

其次,变原来每两周一次的上交教学心得为每两周一次写出并交流案例分析,集心得、体会、优秀教案于一体,促进了实验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与总结,实实在在的促进了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改革。

第三,扩大骨干教师课程改革研讨活动的辐射作用,自今年开始,我们采取了划片研讨的活动方式,即每到一处实验学校进行研讨活动,都要让该校周围邻近的几所学校全体实验教师参加评课、研讨。为了照顾乡镇这一弱势群体,每次活动让8个乡镇分两组轮流参加活动,这样使实验研讨活动辐射全区,实验活动的价值大增,影响逐步扩大,每到一处实验学校,学校领导都是亲自参与听课与研讨。好多学校主动要求参加实验研讨活动。我们的实验队伍也逐步扩大。

第四,整体构建、重点突破,全体教师同步进入课堂教学改革。自去年实验开始,我们就明确地意识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一年级教师的任务,而是整个社会的一次变革,是教育的一次革命,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所以从实验开始,我们就开始了以新教材实验为突破口,全体教师同步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系统工程。在实验队伍中吸收中高年级骨干教师参加,研讨活动穿插安排中高年级研讨课,让中高年级骨干教师除了听、评低年级研讨课外,亲自执教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研讨课,并且通过这部分教师,把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信息及时地渗透辐射到了各个年级的每一位教师,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认为课程改革就是新教材实验的片面认识,实现了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新教材实验为龙头,全面带动课堂教学改革;中高年级用的是旧教材,但课堂教学体现的是新理念,全体教师同步走进课程改革。

3.以课题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以科研促教研一直是我们教研室的宗旨。自从实验开始,一方面我们加强了对新教材实验的研究,实验教师重点在新教材的特点,如何运用好新教材、促进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总结出了宝贵的第一手实验资料,也得到了前去我区进行调研的人教社专家的高度赞扬。另一方面,我们从区教研室这一龙头作用考虑,及时调整并出台了突出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小学数学活动数学的实验与研究”这一实验课题,所有实验教师结合学校及自己的研究目标确定相关的子课题,制定出实验方案,并且落实到课堂。每次的研讨活动执教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要体现自己的课题思想,在研讨活动中介绍课题的实施状况。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对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例如,实验教师的实验课题有《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景》、《伙伴式合作学习方式的实验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实验与研究》,《问题解决式教学方式探索》、《活用教材、活动探究课题实验》、《数学实践活动实验与研究》等,每位实验教师的研讨课都在体现自己实验课题思想的同时,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要求更加接近。

4.为每位实验教师建立实验档案袋,把实验教师的优秀教案、案例分析、各单元教学总结、课堂教学体会、心得等进行分类归档。一方面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另一方面,强化了实验的过程管理,促进了实验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改革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加快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

5.定期进行实验总结与汇报,每个学期一次实验教师课堂教学评优,面向全区进行课堂教学汇报、实验学校经验交流、课程改革研讨会,使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及时推广,大面积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程改革带来课堂教学新气象

经过课程改革及新教材实验,在一系列课堂教学改革措施的促动与指导下,促使课程改革理念和现代教育教学方法迅速地进入了我们的课堂,使我区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纵观现在我区的课堂教学现状,可以集中的概括为三个字“新”、“活”、“实”。

1.新。课堂教学体现新理念。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课程改革与新教材实验使我们越来越深地体会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之一的重要意义。我们的教师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了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素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有时比数学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所以现在的课堂教学,老师们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例如,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老师充分利用新教材大量直观丰富的情境图所提供的素材制作成学生喜欢的动画课件。(如,一年级上册“小猪帮小兔盖房子”58页用数学“美丽的大自然”等);有的老师灵活地为学生设计一些实际的游戏活动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活生生的活动情境之中(例如,“连减”的教学,老师们通过和学生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亲身体验了连减的意义和算法),还有的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布置学生调查、访问,然后课上交流的方式,使学生课内、课外学习情境有机结合,把情境创设的范围扩大到了课外(例如,“分类”、“认识时间”的教学,通过布置学生去观察商店物品的摆放、自制钟面、为自己制作作息时间表、了解列车时刻表等活动。通过课上交流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成果等形式,使学生在展示自己的气氛中群情激昂、激发兴趣)。课堂上师生朋友式、伙伴式的交流代替了过去的批评与指责,课堂上经常听到的是“老师,我有不同意见”、“老师也有一种意见,可以说一下吗”这样的语言。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关注带来了课堂的根本变化,本学期的视导我们曾就“你喜欢现在的数学课吗?为什么”这一问题对学生作过调查,学生的回答是“非常喜欢”。对于“为什么”低年级孩子的回答是:“上数学课可以看动画片”、“上数学课老师会和我们一起玩”、“老师对我们很好”…… 高年级学生的回答是:“我们可以在玩中学习数学”、“我们喜欢自己讨论的学习方式”、“我们喜欢老师和我们一起讨论”,从学生的回答不难看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了。

(2)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了思想方法的渗透。

加强能力培养和思想方法的渗透,是新教材的突出特点之一,也是我们实验过程中课堂的巨大变化之一。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单纯的知识教学、机械的练习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已很少见到。用我们老师自己的话说,那就是“我们在处理每一部分知识时都要想一想这部分知识该渗透什么样的思想和方法。”例如,一年级上册《分类》一节的教学,教师不仅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动手“分一分”,而且通过让学生说“你是怎么分的?”“你认为这样分有什么好处”等问题,让学生体验、感悟初步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再如,原来被老师忽视的类似:

这样的计算教学,做完后老师都会问一问:“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感受初步的函数思想。通过这样的教学,也从小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了好的基础。

(3)课堂教学正在由计划式向生成式转化。

过去的课堂一般是教案是剧本,讲台是舞台,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教师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教案按步就班的表演,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走,配合教师演教案剧,课堂完全是计划式。而从课程改革及新教材实验开始,我们就要求教师课堂教学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情灵活地调整原先确定的思路,调整教法,以学定教,把计划式的课堂变为生成式的课堂。经过一年多的实验,我们的课堂正在实现这一转变。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认识钟表”时,原本是从学生不会认来设计,但没想到一上课有的学生就说:“我知道钟表上面有什么,我还会认。”按照计划式课堂的处理方式一定是“先听老师讲,过一会你再说”。而在生成式的课堂上,我们的教师及时地调整了教学思路,灵活地引势利导:“你真了不起,能告诉大家你都知道些什么吗?”随机让学生上台介绍钟面,说出自己认识的时刻。为了让全体学生学会新知识又面向全体提出要求:“刚才这个同学说得对吗?大家拿出金价表盘找一找、认一认、拨一拨。”这些做法都是原来的课堂教学不可想像的,而在生成式的课堂上我们的教师做到了。

2.活。主要体现在:

(1)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随着实验的逐步深入,我们的教师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地运用教材是课程改革的本质,新教材教学如果还是照本宣科,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所以我们的实验教师大都做到了依靠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例如,有的老师紧密结合生活实际,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进行教学;有的教师则能针对教材特点,选取更便于学生操作和接受的素材进行教学,课堂也因此而变的更加异彩纷呈。例如,“11~20各数的认识”,教师通过让学生看本校、本班学生“吃小饭桌(中午就餐)的录相,数一数每班就餐的人数;数出教室里数量是十几的物品、数出20个听课教师等学生身边的事和物,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再如,《找规律》一节,教师做了这样的处理:每个小组一盘五颜六色的珠子,上课后让小组合作把珠子串成串,然后通过各组介绍自己的作品、串珠子的方法,让学生感悟总结出了各种规律现象。

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放开了教师的手脚,扩大了教师的思维空间,增加了教师备课的灵活性,对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灵活的教学方式。

不同的学习方式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看法,以及他的生活方式,会影响他将来科学研究的基本态度,因此,学习方式比知识本身更重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改革的这一基本思想也促使我们加强了对实验过程中教学方式的研究及学习方式的指导。经过实验,我们确立了自主、探究、合作、体验、讨论等教学方式,课堂上实现了独立思考、二人协商、小组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同时,我们更强调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选择的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采取的“伙伴式合作学习方式”正在实验当中,即在低年级学生中以同桌的异质搭配为基础,组成学习伙伴。教学活动中通过“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让同桌猜一猜你说得对不对”、“二人合作玩一玩、摆一摆”、“同桌商量一下该怎么办”等活动,从教会学生有条理地表述,学会倾听别人发言,尊重别人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再如,中高年级的“问题解决式学习方式”,以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为基础,结合社会生活和实际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数学的价值。

(3)实现了数学课堂活动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数学课变为数学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动脑想数学,自己动手做数学是课程改革和 新教材实验给我区的数学课堂教学带来的突出变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在实实在在的数学活动中,学生才能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体验知识间的联系,感悟事物的特征与规律,特别是结合我们区教研室“小学数学活动数学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的实验,大部分教师都能根据教材内容把适合教师教的内容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例如,一年级上册《认识平面图形》一节,教师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摸(立体图形的面)──画(画下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剪(把画好的图形剪下来──分(把各种图形分类)──说(各种图形的特征)几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平面图形,体验特征。再如《认识人民币》一节,我们也是通过认一认、说一说──分一分、理一理──猜一猜、摆一摆等几项活动的串连,让学生逐步认识了人民币。实践证明,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能真正感受数学、体验数学,才能实现在活动中探索、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3.实。课堂教学改革有实效。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扎实的基础知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从实验开始,我们就冷静的给课堂教学改革定了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张扬个性等手段与措施,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情感体验,否则一切都是虚的。那些表面热热闹闹、花里胡哨、花瓶式的、表演式的、中看不中用的课不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我们需要的是各项教学活动设计新颖、有实效、便于教师操作的、朴实无华的、实实在在的课堂。经过一年多的实验与研究,我们的课堂教学突出了这一特点。例如,在人教社教材培训会上我们出示的《统计》、《观察物体》等观摩课,就是以朴实无华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肯定和赞扬,说我们的课“朴素,有特色,不仅能看,更便于学”。也正是因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性,才有了我们的教学没有因为课程改革而削弱基础知识,也使我们的课程改革实验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与支持。

课程改革与新教材实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也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进一步发展的契机。我们准备着迎接新的挑战,也期待着更的大收获。


相关内容:

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所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互动与整合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
“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
“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
新课程实施中数学教师面临的现实性挑战
试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策略
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例析新课标算法概念课程目标的教学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