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网


小学数学 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数学新闻


扎扎实实搞教研


 

课程教材改革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改革,参与课标教材试验意义同样重大。参加大型培训、学习理论是必不可少的。但要搞好试验,实现改革的伟大目标,最重要的是扎扎实实搞研究。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革新;教师角色的转化;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等一系列新的理念,都要从教学第一线课堂做起。作为教研员,我的工作就是深入课堂搞研究。我所能做到的就是认真学习理论、坚持听课评课、与老师一起商量对策、共同提高。

试验的大概情况是:我们参加的是河南省教研室组织的人教社课标教材试验。是全省五个试验市之一。我市共有12个试验班,6位试验教师,分布在两所学校,每校都有一名副校长负责试验工作。试验一年多来,多次接受人教社教材编写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在省教研室直接管理下,教研工作扎扎实实的进行。我市的具体做法是:每周教研一次。教研内容:(一)学习理论,数学课程标准、有关专家的讲话、新的教育理念。(二)研究一周的教学内容,集体备课。(三)针对教学中的困惑,商讨对策,统一认识。(四)上课实践,一人执教大家评析。同时,我们还注意教学进度阶梯式,有一位教师教学进度稍快一些,将她在课堂上的得失交流于其他教师,最大限度的减少课堂失误。我除去开会,外出学习,其余时间每天上午前两节课都在实验班听课,听完课与教师座谈。下午时间再去处理其他教研活动。一年多来,试验教师的实验心得或论文、教案,在试教通讯上发表四篇,教案集上发表五篇。有五篇在省教研室实验论文评比中获奖。另外试验教师的课在全国、省、市、区都做过展示、示范或评比,均受到好评。目前有四节录像课参加了省教研室的实验课评比。

通过一年多的试验,我们有如下体会:

1. 师生有共同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搞实验的教师虽然非常忙,每天都要集体备课,自制教具,收集学生反映,相互之间听课评课。但实验教师的心情却前所未有的愉悦。新的课程理念使他们振奋。实验教师都有共同的感慨,越学越觉得过去的很多教法是误人子弟。新的教学方法使他们不断地在课堂上尝试成功,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和爱戴。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欠学生的数学课,学生就会成群的找到老师要求补上他们的数学课。过去可从来没有过这种现象。作为教师能有比这些更让人欣慰的吗!所以越教越有奔头。学生的体验也是前所未有的。特别喜欢上数学课,在数学课上不仅能愉快的学习,还时常有惊人之举,时常有才能展示。学生在欢乐中学习,可不断地尝试成功,还有什么比这更高兴呢?我也是如此。在学习中不断的有所认识和提高,不断的发现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不断地迫切想让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体现,让实践证明。而老师们忙于日常教学工作,没有时间学习理论,也迫切需要理论的指导,教研员理应服务于他们。所以我和实验老师们的不断切磋,也经常尝试成功。我当然也是从心里往外乐。

2. 教师的角色在不断发生变化。

我们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课堂上应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教师究竟怎样做才能扮演这样一种角色呢?回想以往的课堂,教师之所以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无非是师生地位不平等。所以我们要转变教师角色就要把教师的地位先降下来。第一,从改变语言做起。教师总爱说,“请回答老师的问题。” “老师考考你。”“看谁给我坐得最好。”“把你的答案告诉老师。”等等。给人的感觉老师就是高人一等。如果老师这样说话,“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你想试试吗?” “老师也有一个想法,你想听吗?” “请用你喜欢的方法做。”等等。这样的语言给人的感觉是和蔼可亲,是商量的口气。当然就有平等的感觉。对学生尊重的感觉。第二,从改变一言堂做起。过去教师总是上堂就讲,讲完就练,基本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现在,教师尽可能的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一种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不是教师要求他们学习、强迫他们练习,而是他们自己,心甘情愿的要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是我自己要学习,是我自己想学习,我不是为别人而学习。学习的动力自然就强。

3. 处理好尊重教材和灵活运用教材的关系。

教材是呈现数学知识的一个依托,是为教师教学提供的各种资源,但并不是让教师照本宣科。我们在实验中首先认真研究教材,正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每课时的场景图是什么意思?例题反映了什么内容?练习要达到什么目的?充分发挥教科书的资源作用。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教材中确实有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我们也大胆的加以改动。比如进度问题,像l~5的认识,教材是一课时处理完,在实际中一课时却是完成不了。只能完成认识,不能完成写数。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听、读、思的能力比写的能力强,所以我们改为两课时完成。再如第一册的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提供了很多数学游戏,如果一课时都完成势必造成走过场,每项活动都蜻蜓点水,每项活动都达不到目的。于是我们就选择一两项学生需要的活动,搞彻底,搞深搞透。有一些场景内容,如城市学生不辨公鸡母鸡,一年级学生不了解学校办板报的情况等。我们都做了相应的更换。

4. 处理好合作学习的问题。

新的教育理念之一就是改变学习方式。变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主动式、合作式学习方式。这样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操作时却遇到很多问题,如放开让小组合作学习往往能激起学生很大的兴趣,但却收不回来;再如大额班级,人数多,桌椅密集,动一动都很不方便,往往学生分好小组了,情绪也没有了,还耽误了很多时间;还有学生在交流中有开小差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在教研中反复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是对的,不能因为操作不好就不合作了,而是要研究目前为什么合作不好,要尝试试验怎样合作才能合作的好。我们试验的结果是,首先,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有价值,有合作的地方,学生乐意合作,也需要合作。这样的合作才有意义。其次,小组合作的要求要明确,步骤要清晰,使学生做起来有的放矢,这样就避免了学生乱说话。第三,小组内要有分工,人人有事做,这样既能合作得好也能培养责任感。第四,根据问题的大小可以限制合作的时间,提高操作的速度,免得放开了收不住。最后,合作要有结果,要以小组的名义发表合作达成的共识,这样才能具体体现合作的意义。在教研中我们还有一个看法,不一定所有的问题都让小组合作完成。只需要交流的问题,安排同桌讨论、商量商量的形式为最好。

5. 打好基础、发展能力。

打好基础是发展能力的前提。没有坚实的基础,不可能有良好的发展。这个基础包括知识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数学课上确实很开心。但有时很茫然。他们只照顾自己的兴趣和好奇。而老师不能盲目的迎合学生的爱好。应有效地利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能在玩中达到不知不觉的学习。所以我们在课上利用各种形式坚持口算练习;利用教材中的场景图坚持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坚持书写训练;坚持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坚持培养学生尊重别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合理接纳别人的训练。由于基础打得好,学生能力明显提高。


相关内容: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