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网


小学数学 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数学新闻


专家谈高中数学新课改 要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



 

专家谈高中数学新课改

●要防止“去数学化”现象

●要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社会应对新课改多些包容

 

章会

 

  今年是我省高中全面进入新课改的第一年。新课改的走向如何,学生应如何面对今后的高考?11月4日,借第三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的东风,记者采访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室主任章建跃和浙江省教研室数学教研员张金良,他们站在全国、全省数学教研的角度,重点谈了高中数学学科的课改动向和高考评价。

 

关于数学新课改—要防止“去数学化”现象

 

  据人教社的章主任介绍,今秋,全国共有十个省、市、区高中进入新课改,浙江省是其中之一。明年起,新课程改革将由“申报进入”改为“规划进入”,这意味着新课改近两年在全国全面推进已是大势所趋。

  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新课程关注的核心是如何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和如何适应人的发展需要。“这就是说高中数学教育要与实践联系,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联系,我特别强调与实践联系但不是生活,因为高中数学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它有一定的抽象性,生活化数学要适度,这是高中数学老师特别要注意的问题。”章主任如是说。

  在观摩了几十节来自全国的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后,结合前段时间高中新课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两位高中数学教研人员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观点:高中数学教学要防止“去数学化”现象,即在上课中,数学本质、内涵的东西少了,所谓的情景、生活化的游戏多了,片面强调探究、合作,让学生追求教学的外在表现,而不是对数学概念、内容的深层思考。课堂虽然热闹了,但学生参与的思维深度不够。他们认为,数学本身是有魅力的,要用数学的本质吸引学生保持长久的兴趣。

  省教研员张金良老师告诉记者,我省今秋高中全面进入新课改,面对新课程,老师手头可用资源非常有限。为此,省教研室组织专家,编写了介于教材与课标之间的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包括教学中的每个章节、每个模块;同时,编写了新课程的同步使用作业本。下一步,省里还将对一线教师进行更细致的课前培训,这次培训将具体到每节课该怎么上、上到什么程度,届时,人教社的教材编写专家也将与教师一起交流。该培训预计下个月正式开始。另外,数学教研室还准备在报社、杂志开设“课改之窗”、在网络上建“课改博客群”,与一线教师互动,共同探讨新课程该怎么教。

 

关于新高考—

我省高考大纲估计明春出台

  据介绍,教育部2007年高考大纲已经出台,首批进入高中新课改的省区明年就有高考。关于各地新高考的异同,章建跃主任认为,从数学学科来说,更多的是不同,因为教育部规定的数学主干部分,高中数学的共同基础,文理科生必选内容、考试是差不多的。不同的是选修课怎么考,教育部原定了10个选修专题,但本着稳步推进的原则,考虑当前实际,首批新课改的省区目前规定只选不等式、几何证明、坐标系与参数方程3个专题,对这3个专题的高考,有的省干脆不考,有的省区只考其中1个专题,还有的甚至题型都定了,比如只考选择、填空等。

  章主任称,“在编写新教材、指导新课程中,专家更多关注学生通过对数学概念、原理及其相互联系的内在理解,从而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通过大运动量的机械练习,在高考中条件反射式的机械应答。新高考再不能涸泽而渔,以无谓地消耗学生资源包括智力、身心资源为代价换取高分。”

  张金良老师认为,新课改的成果如何,与评价机制即高考怎么考密不可分。他建议我省高考数学学科的考试模式尽可能变动不要太大,难度也不要太高。预计明年上半年出台的新高考教学大纲,尽可能遵循省教研室编写的各学科课程改革教学指导意见,新高考应该与目前的课堂教学相匹配。

  采访中,专家认为,全社会应该对新课改更包容,因为教育改革的成效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通过对一个人整体教育的追踪,让其得到符合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对数学学科来说,我们追求的不该是学生会解几道题,而是他们对数学学科内在规律性的理解、情感以至对人的理性精神的培育。


相关内容:

第五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开幕式上领
第五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开幕式上领
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浙江赛区工作站专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