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网


小学数学 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数学新闻


“参与式教学”课例及评析


showElementsTop(0);

参与式教学是在“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共同参与”的理念指导下,强调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其核心就是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教学民主的理念,创造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主体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自觉意识,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在双边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近年来,笔者一直参加省立项课题“参与式教学”课题组的实践与研究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结合教学实际,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这里呈上一篇“参与式教学”课例,就“数学学科中如何进行参与式教学”这一话题,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求教于各位同行。

【课例简案】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人教版几何第二册

课题:两圆的公切线(3)

教学目标:

1、知识获取目标: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变化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深刻理解运动中的变与不变,以达到知识正确迁移的目的。

2、能力培养目标: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对图形进行直觉猜想,通过图形变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孕育目标:培养学生敢于猜想的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圆”有关知识的整体梳理。

教学难点:用运动的观点理解变量与不变量。

教学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参与—讨论”相佐。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如图1,已知两圆相交于A、B,直线CD与两圆分别相交于C、E、F、D。

1、动手操作:用量角器量出∠EAF与∠CBD的大小。

2、直觉猜想:根据量得结果,请你猜想∠EAF与∠CBD之间存在怎样的大小关系?

3、证明结论。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探索精神)

二、参与问题变式,激活思维灵性

1、当直线CD的位置向上移动至如图2所示的位置,上题的结论是否还能成立?并说明理由。

(旨在强化相交两圆中的公共弦的桥梁作用)

2、如果将已知中的“两圆相交”改为“两圆外切于A”,其余条件不变(如图3),那么上题中的结论将变为什么?并作出证明。(意在强调相切两圆中公切线的纽带作用)

3、若将CD继续上移,使得CD切⊙O于C,交⊙O于E、D(如图4)。

(1)找出图中一对互补的角;

(2)连接DA并延长交⊙O于B,连接CB,则还有哪些新的结论?

(通过结论的发散,打开学生的视野,达到系统获取知识的目的)

4、CD继续移动,分别切两圆于C、D(如图5),试判断△ACD的形状。

(通过解法的发散,开阔学生的思维,达到整体梳理知识的目的)

5、两圆由外切变内切。如图6,⊙O与⊙O内切于A点,⊙O的弦BC切⊙O于E点,AE的延长线交⊙O于D点,AC、AB分别与⊙O交于M、N两点。试探求图中成立的结论(可添加辅助线)。

(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结论的探索中,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揭示问题规律,提炼参与成果

在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变化中,用运动的观点正确理解“变中不变”的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

【评析】

本节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师生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构建了“教师导、学生学”的互动的比较理想的教学境界。

首先,激趣引题,诱发参与。利用投影呈现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图,然后增加条件,让学生在测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中去感知问题、形成认识、得出结论。简短的两三分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切入口,诱发了学生参与的愿望。

其次,设疑点拨,合作参与。通过直线与两圆的位置关系的逐步变动,设计了恰当的教学情境,凸现了问题的实质。“结论是否变化,怎样变化?”进而把学生的学、思、问联结在一起,面对学生的疑问,营造了良好的认知冲突。此时,学生的主体参与过程与活动过程同步展开,师生集思广益,互补思维,透彻分析,使获得的结论更清晰、更准确,使直观的感知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使学生在参与与合作中的表现需要、求知需要和发展需要得到了满足,他们学习的激情被激发起来。

第三,明理强化,实践参与。在经历运动变化后,师生合作探讨图形特征,发散求解思路,这时,学生的参与决定着活动方向,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学生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发现其中的关系,理解其中的新侧面,领悟数学的真谛。为发展学生的能力,老师放手让学生就这一典型问题,结合自己的经验,分析当前的问题情景,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学生通过积极分析、推理,生成了新的问题,同时也获得了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法,可贵的参与精神得到了质的飞跃。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了深刻的、结构化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的可以迁移的问题解决策略,而且对数学的学习形成了更为积极的兴趣、态度和信念。

综观本课例,遵循了“师生双主体”的教学原则,突出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思路,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实验性、探索性,构建了“参与式教学”与“探究性活动”相结合的新理念,对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一个大胆地尝试。


相关内容:

数学家要通过“数学工程”参与数学教育_泰康
“以人为本、主体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
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学习
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学习